首页

国产女王脚

时间:2025-05-26 06:53:37 作者:走出校园的“毕业礼” :给城市“留下更多纪念” 浏览量:39392

  中新网石家庄5月25日电 (记者 陈林)赵州桥景区文创品牌形象设计、石家庄摇滚音乐节品牌形象设计、驴肉火烧IP形象设计……高校毕业季前夕,正在石家庄新汇文·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展出的首届河北艺术高校毕业作品联展受到外界关注。

  “这是一场走出高校、别出心裁的‘毕业礼’,能让我们毕业生为自己,也为这个学习、生活四年的城市留下更多值得回忆的纪念。”参加展览的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学生李甜甜说,再过几十天,她将毕业离开石家庄,她选择用卡通画的形式呈现家乡唐山的曲艺乐亭大鼓,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关注、喜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场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北省委员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指导的活动,汇集了来自河北省内11所院校即将毕业学生创作的200余件作品。记者看到,现场作品涵盖书画、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等多个艺术门类,毕业生们用多元的艺术语言,抒发着对艺术的追求、对青春的感悟。

5月24日,首届河北艺术高校毕业作品联展摄在石家庄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王勇博摄

  据了解,本次联展首次将河北11所高校毕业展引入城市文化空间,构建起“可参与、可体验、可创造”的城市文化新场景。在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崔强看来,以联展的形式将各个院校的毕业生成果推至公众视野,是教学、创作、科研走向社会的一种尝试。

  连日来,中国多地高校通过在校外举办毕业生作品展的形式,为学生留下美好记忆。记者梳理发现,仅在本周,就有第六届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重庆邮电大学“AI科技与艺术 创想未来”优秀作品展等多场活动举行。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毕业生也“晒出”了所在高校在校外举办的“毕业展”。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聂书法说,这类别出心裁、从高校走向社会的展览,构建起高校和社会的艺术桥梁,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冠变异株KP.2来了,专家:不会引起明显疫情高峰

“甲骨文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信使’,遗憾的是无法把实物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该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他们已提出“全球甲骨文数字焕活计划”,将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通过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等进行数据采集,对保存于境内外的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进行高保真还原和保护。

【万千气象看中国】穿越长沙铜官窑灯火璀璨夜 梦回“大唐夜游记”

昔日的矿坑壁被修建成阶梯状,碧绿的池水两侧栽种了不同品种与规格的花木,矿坑中盛满湖水。“这些年环境好了起来,山上都被绿色覆盖了。”镇内的孟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尤宏武介绍,该村拥有大片果树园,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现场同唱“小仓娃” 河南曲剧“海派”经典进京演出受欢迎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长江源上游的主要水源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高寒缺氧,空气稀薄。长久以来,瓜果蔬菜基本都靠外运输。

湖北房县雪中“闹春” 习俗起源于唐代

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就在今年年初,美国知名车企福特公司宣布了与中企的合作,将投入至少35亿美元的资金,寻求与中国开展新能源电池新技术合作。

北京发布2023年度优化首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备忘录

同时,要求金融机构根据碳排放水平、碳评价情况以及碳信用报告等对企业给予差异化金融支持,推出与碳账户信息、碳信用评价等相挂钩的特色金融产品,并将企业碳账户功能逐步拓展到绿色企业、绿色工厂评定等方面,探索建设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标签评价方法,为出口贸易型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相关资讯
“绿色经济”成全球化新主题 中外嘉宾在沪呼吁国际合作

其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需求,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体系。一方面,政府、高校和行业协同推进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共同建设高效的管理和激励制度。近年来,“揭榜挂帅”“赛马”等有组织科研制度聚焦涉及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关键、国家战略迫切需求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以不同路径同步攻关,极大地体现了高校以学科交叉研究为载体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特征。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出问题并合作参与,高校积极回应并组织科研立项,也已成为推进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效形式。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等涉及学科交叉研究的项目都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另一方面,高校学科交叉研究注重研究成果增进社会福祉、推动人民美好生活。许多高校的学科交叉研究锚定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如灾害防治、气候变化等民生问题,将其作为攻关主题。“城乡发展与规划”“能源与气候经济”等一些直接以现实问题命名的学科交叉研究项目,也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以北京理工大学龙腾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研发的“探虫雷达”及其应用为例,这项研究响应了2020年中央对于“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具体要求,在云南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气象等多学科知识,为防控虫害、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极大助力。

热门资讯